千年古镇水韵龙口,面对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滞后等现实困境,我们秉持“护水育田”战略践行生态使命,依托招商引资与项目攻坚双轮驱动实现经济破局,通过种植、养殖、加工三链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如今的龙口,正以河畅水清的生态本底、安定有序的治理格局、富民强镇的产业体系,探索生态优先、产业振兴、民生改善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聚焦流域综合治理·聚力“支点建设”》专栏,来看市融媒体中心对龙口镇党委书记韩志涛的访谈。
问:市委提出“聚焦流域综合治理·聚力支点建设”的战略部署,龙口镇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找准定位并贯彻落实这一要求?
答:龙口镇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性、整体性要求,立足“农业大镇、水产重镇”定位,以“生态修复打底、文旅融合赋能”建设为突破口,全力守牢安全底线、厚植生态底色、培育发展动能,具体从三方面发力。
一是以系统思维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围绕洪湖流域综合治理“八大工程”,重点实施污水治理、河湖管护、厕所革命、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项目,2025年推进全镇1300户一般改厕和421户吊脚楼实施。依靠干部、发动群众从“点线面”三个维度一体推进以“清洁家园·清渠洁岸”为载体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争取省水利厅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开展护岸工程、林草工程、湿地工程等生态修复工程,打造平原湖区水生态治理小样板。
二是以底线思维筑牢平安发展根基。持续开展信访矛盾和涉稳隐患大排查、大化解、大管控,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联调联处机制。深化“大平安”调度机制,聚焦六失一偏、情感纠纷、邻里矛盾等高频矛盾类型,实施滚动式排查、靶向式攻坚。狠抓交通、燃气、消防等领域隐患整治,坚决守住“零命案、零亡人事故、零重大舆情”底线。
三是以融合思维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依托“三湖”资源禀赋,推动生态治理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策划四季花海、环潭步道、农事体验等业态,招引专业市场主体运营,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幸福靠山”。
问:作为农业大镇,龙口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将有哪些新举措?
答: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也是龙口镇产业根基,龙口镇将以“稳面积、提单产、强链条”为主线,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筑牢粮食安全屏障。严格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动态监管,计划2025年有序推进260亩存量耕地非粮化整治,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万亩以上。持续稳固推进和里、高丰、三红等村万亩粮油轮作基地建设,全域推广“油稻轮作”等高效生产模式。
二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引进市场主体和武汉周边菜农返乡发展蔬菜种植,继续打造沿长江蔬菜瓜果种植万亩示范带,2025年力争达到4500亩;依托合作社开展“四大家鱼”养殖新模式探索,通过调品种、调结构、调模式,提升淡水产品种植养殖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三是强化农业三产融合。围绕龙口鱼糕鱼丸特色食品精加工,招引扶持本地加工主体抱团发展,推动“龙口鱼糕”地域特色食品品牌打造和推广,做好土特产文章。同时开展农业招商,积极对接省农发集团,打造“四大家鱼”加工原材料基地。
问:龙口镇“打造三湖生态旅游廊道”这一规划的出发点是什么?如何将生态治理与文旅发展有机结合?
答:“三湖生态旅游廊道”是龙口践行“两山”理念的核心工程,旨在将退垸还湖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整合项目、资金、产业来落实这一规划。具体龙口镇主要分三个阶段来稳步推进。
近期以生态筑基强底色。2025年重点实施老洲潭子护岸整治、还原湖湿地修复等项目,种植净水植物20万株,建设生态拦截沟渠5公里;以“清洁家园·清渠洁岸”行动为抓手,实现全域人居环境与水环境再上台阶,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
中期以项目支撑优配套。集资200万元推进粮塘公路拓宽、旅游驿站建设,新增“口袋停车场”3处;利用闲置土地打造100亩四季花海,建设环潭步道3公里,挖掘刘心源金石文化、长江江豚保护故事,丰富文旅内涵。
远期以业态融合富乡村。以产业培育壮大为核心,扶持一批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特色产业种养基地,以乡村旅游为延伸,通过打造节点景观,丰富农事体验,配套田园采摘,联动乌林、老湾等乡镇共建乡村旅游圈。
问:在镇域经济发展方面,龙口镇如何实现“后发赶超”?
答:龙口镇将以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以招商引资补充发展动能,以营商环境吸引投资意向,以统筹项目带动资源整合。2025年龙口镇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狠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深挖乡贤资源,扩充龙口籍企业家信息库,加大外出招商拜访频次,以高频次外出拜访实现高质量信息收集、高质量洽谈,力争全年签约亿元项目3个,千万级项目5个。
二是为项目落地打好“提前量”。一方面做实资源利用清单,集中开展集镇存量建设用地和村级闲置资产专项清理行动,推进存量建设用地遗留问题化解;另一方面针对龙口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欠账多、底子薄的现状,持续开展向上争资争项,今年确保争取省级项目资金200万元,对接争取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重点项目落地龙口,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三是做实本地企业培育服务。常态化开展“十问十帮”,全力服务现有8家规上(限上)企业稳步发展,积极抓好重点企业进规培育,针对企业痛点难点,细化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025年力争实现1家工业企业、2家商贸企业、1家服务业企业入规进限,推动“四上企业”扩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