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专区 无障碍阅读| 今日洪湖公众号| 智能问答 | 登录 | 注册
洪湖概况
信息来源:洪湖市人民政府 | 发布时间:2023-03-02

洪湖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东南端,东接武汉,南临岳阳,系武汉城市圈观察员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成员单位,仙洪新农村试验区建设主战场,正在建设中的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全省第二批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此外,洪湖还是第二批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和全省第一批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市。洪湖市成为湖北省委、省政府“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全覆盖的唯一县市。全市国土面积2519平方公里,下辖20个乡镇区街道,拥有2个省管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协作共建开发区和1个AAAA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近几年来,洪湖市委、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洪湖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湖北省平安县市、湖北省水产大县、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建设先进县(市)、湖北省双拥模范城市、湖北楹联文化城市、湖北省园林城市、湖北省卫生城市、湖北省基层党建先进县(市)、湖北省文明城市等多种荣誉称号。

可以用五句话二十个字基本概括我们洪湖市的主要特征,即:著名老区、百湖之市、水产之都、旅游胜地、工业新城。

——著名老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洪湖境内的瞿家湾镇是当时全国八大革命根据地之一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是长征主力红二方面军的摇篮。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电影《洪湖赤卫队》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一段红色岁月里的经典故事。为了纪念这段光辉历史,1951年6月,经省政府报国(政)务院批准,将汉阳、沔阳、监利、嘉鱼各划出一块,建立洪湖县。1987年7月撤县建市。目前,瞿家湾革命旧址群及境内湘鄂西苏区革命历史纪念园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百湖之市。洪湖市以境内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市内共有大小湖泊102个,拥有水面百余万亩,其中洪湖大湖水面53万亩,是目前全球水质优良的大型淡水湖泊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湖北之肾”。2006年,在十一届世界生命湖泊大会上,洪湖获得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

——水产之都。全市淡水养殖面积逾80万亩,年淡水产品总量50万吨左右,居全国县市第一。水产业产值占大农业比重、水产业为农民提供的纯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均超过65%,居全省首位。全市已经形成4个水产专业乡镇和10个水产养殖大镇。以洪湖清水大闸蟹、德炎小龙虾、华贵泡藕带、野莲汁为代表的一批洪湖水产品牌享誉国内外市场。“洪湖渔家”生态鱼品牌作为全省三大水产品牌正面向海内外推介。洪湖水产品加工园是湖北唯一的省级水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洪湖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商品油、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和“人间天堂”的美誉。

——旅游胜地。洪湖拥有湿地生态、红色旅游、三国文化、地热温泉、美丽乡村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洪湖为全国第七、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泊,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洪湖蓝田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原瞿家湾农业产业化经济开发区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湖北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洪湖旅游区(瞿家湾镇古街、蓝田生态园、悦兮·半岛温泉)荣获“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称号。境内还有著名的三国乌林古战场和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出生地黄蓬山等众多历史遗迹,有待深度开发。

——工业新城。全市工业经济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三区”雏形和六大产业。“三区”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洪湖市新滩经济合作区、湖北洪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北府场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大产业”即: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食品及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健康医药产业、新技术新材料产业、电子电器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其中以府场镇、曹市镇为中心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聚企业百余家,是全省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

当前,洪湖市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一主两翼”为核心(“一主”是指工业,“两翼”是指旅游和水产),强力推进工业兴市战略,坚持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主抓手,大力实施“六大工程”,不断做大工业、做活交通、做强水产、做优旅游、做美城市、做实民生,全面建设富强洪湖、绿色洪湖,努力将洪湖打造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水文明示范城市和江汉平原重要中等城市。

【概况】洪湖市现辖新堤、滨湖两个街道办事处,螺山、乌林、龙口、燕窝、新滩、峰口、曹市、府场、戴家场、瞿家湾、沙口、万全、汊河、黄家口14个镇,老湾回族乡1个乡,大同湖、大沙湖、小港3个管理区(国有农场)和洪湖经济开发区,下辖5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33个村民委员会,272个居民小组、2742个村民小组。全市国土面积25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4.2千公顷。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立足大荆州,争当排头兵;融入大武汉,争当先行者”目标,全力打造“工业强市、水产大市、旅游名市”,全面开启洪湖市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综合

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1.62亿元,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06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4.15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2.41亿元,增长2.3%。第一、二、三产业占比由上年的32.76:24.03:43.19调整到32.7:26.8:40.5,第二产业占比上升2.77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上年的46098元上升到51204元,增长6.0%。

全市新增“四上”企业87家。全市“四上”企业共464家,其中工业172家,批零住餐181家,建筑业45家,房地产42家、服务业24家。

二、农业

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211.43亿元,增长5.8%。实现农业增加值122.08亿元,增长5.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4.25万亩,比上年增加0.04万亩。全年粮食总产64.51万吨。

棉花总产量1879吨。

油料总产量8.64万吨,增长3.6%。

全年生猪出栏28.28万头,增长10.1%;家禽出笼343.32万只;全年水产品产量42.20万吨,增长3.7%;水产养殖面积80.30万亩,增长2.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1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76.86亿元,增长36.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2.89%,比上年提升0.92个百分点。其中5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6.89亿元,增长48.2%。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例为55.29%。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2.91亿元,增长26.8%;实现利税21.92亿元。全部工业企业入库税金10.56亿元,增长3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金9.82亿元,增长46.21%。

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0.22亿元,增长21.3%;实现增加值11.53亿元,增长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89亿元,增长12.4%。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35亿元,增长12.2%。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70.21亿元,增长49.7%。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1.1%。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42.30%。

五、内外贸易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61亿元,增长3.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48.22亿元,增长14.0%。据海关统计,全市外贸出口总额8.91亿元,增长21.9%。

六、交通和旅游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实现增加值11.46亿元。全市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59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585公里。

全市旅游人次550万,增长7.84%;旅游收入40.0亿元,增长25.0%。

七、财政、金融

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8.44亿元,增长8.2%。其中税收收入15.93亿元,增长5.8%。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36亿元,增长13.3%。其中地方税收8.85亿元,地方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0.17%。财政支出(不含社保基金)65.94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414.40亿元和228.5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9.38亿元和31.3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4.52亿元,比年初增加51.71亿元。全市金融贷存比55.15%,比上年高出1.11个百分点。全市金融信用环境指数81.2%。

八、教育、体育、文化、卫生和科技事业

全市学校共87所,其中小学、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分别47所、38所和1所,另有特殊学校1所。全市在校学生7.88万人。其中小学、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分别为4.39万人、3.24万人和0.22万人。幼儿园82所,在园幼儿1.88万人。

全市共有剧场、影剧院数1个,体育场馆3个,图书馆藏书9.21万册。

全市年末拥有卫生机构数540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家,妇幼保健院(所、站)1家。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3090人,比上年减少95人,各类病床3656张,比上年增加52张。

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家,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统计的企业9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5.0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2.8%,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8家。新增荆州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8家、众创空间1家、星创天地1家,年末拥有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家、省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2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5.53亿元,专利获授权总量466件,其中发明专利获得11件授权。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89.98万人,其中户籍非农业人口38.01万人,农业人口51.9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257人,出生率5.8‰,死亡人口3744人,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长率1.7‰。

全市常住人口68.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1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09%,比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20元,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07元,增长8.0%。城乡收入比为170.39%。

打印|关闭